
-
胡晓梅
- 主任医师 血液科
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研究员1年。从事血液病临床和研究20余年,副主任医师10余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血液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临床研究基地学术继承人。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专业性论文近30篇,英文版5篇,其中EI收录1篇,SCI收录4篇。参与编写专业性论著4部。获科研成果奖5项。工作理念:大医精诚。
中医治疗特长: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早期,中药健脾补肾为主,辅以化瘀解毒,诱导病态细胞正常分化,促进骨髓细胞正常造血。疾病进展期,中药化瘀解毒为主,辅以健脾补肾,清除或减少恶性克隆细胞,防止疾病向白血病转化。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期,中药滋阴解毒,配合西药免疫抑制剂,使疾病渡过危险期,转入慢性期和稳定期。慢性期,中药补肾健脾、益髓填精,促进骨髓造血。
3. 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中药活血化瘀,解毒祛邪。抑制骨髓细胞异常增殖,防止慢粒白血病进展为急性白血病;降低异常增多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防止血液粘稠、导致血栓形成;减轻骨髓纤维化,改善正常造血。
4. 急性白血病:化疗诱导期,中药滋阴养血,提升血细胞,使下一疗程按时进行。缓解期,中药益气补肾,提高自身免疫力,消除残留白血病恶性克隆细胞,防止白血病复发,延长生存期。
5.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或温阳化气、或益气摄血、或滋阴凉血、或消瘀止血,调节异常的免疫功能状态,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改善出血症状,促进血小板上升。
6. 过敏性紫癜:春秋季节,紫癜高发,或病情反复,中药祛风清热、凉血止血,控制紫癜的发作。平时注重调整过敏体质,中药补肺固表,益肾滋阴,防止紫癜的反复。
出诊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第一执业
- 暂无号源
医生推荐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
-
问小肚子下坠疼是怎么回事?
答小腹下坠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炎、阑尾炎等可能导致腹部不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能引起下腹部疼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卵巢囊肿扭转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此外,肌肉拉伤、腹壁疝等也不容忽视。由于小腹下坠疼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尿液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330
-
问肉瘊子和刺瘊子有何区别?
答肉瘊子,医学上称为软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小肉粒,质地柔软,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多发于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而刺瘊子,又称为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表面的小疣状突起,质地较硬,表面可能有刺状结构,颜色可能较深,多发于手部、足部等易受摩擦部位。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1636
-
问阴唇长痘是怎么回事?
答阴唇长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局部皮肤感染、毛囊炎、皮脂腺分泌旺盛、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卫生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形成类似痘痘的丘疹或脓包。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减少摩擦和刺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1828
-
问女生不生孩子会有什么危害吗?
答女性选择不生育并不会直接导致健康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育对女性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怀孕和哺乳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此外,生育过程中的激素变化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减少痛经。然而,这些影响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所有女性都会经历这些积极变化。重要的是,每位女性都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生活规划来做出是否生育的决定。
1709
-
问帕金森患者如何进行十种锻炼?
答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十种锻炼方式来改善症状:1.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增强心肺功能;2. 平衡训练,如站立单脚,提高身体稳定性;3.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增加关节活动度;4. 力量训练,如哑铃、阻力带,增强肌肉力量;5. 功能性训练,如模拟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6. 语言训练,如朗读、唱歌,改善语言障碍;7. 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提高思维能力;8.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减轻焦虑和紧张;9. 音乐疗法,如听轻音乐,改善情绪;10. 社交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增加社交互动。这些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914
-
问如何正确检测血糖值?
答正确检测血糖值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保使用经过校准的血糖仪和质量合格的血糖试纸。在检测前,用肥皂和水清洁双手,然后彻底擦干。使用采血针刺破手指,将血液滴在试纸上。等待血糖仪显示读数,记录结果。建议在餐前和餐后2小时进行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血糖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