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小肠养生

2014-03-10健康养生
香哈知识

未时(午后1—3点),小肠经当令。对应属相是羊,在炎热的夏天,马歇午、羊歇未,故称为“午马”、  “未羊”。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未时宜午睡片刻,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未时——小肠经辨清浊调配营养

*未时不是“未事”,小肠无小事

*心应小肠,面如桃花或有心病

*后溪、前谷穴,养护颈椎好轻松

小肠经要穴对症调治常见病

*少泽穴——产后缺乳

*天宗穴——肩膀疼痛

 

未时——小肠经辨清浊调配营养

午时过了以后,下午1—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拥挤。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这是用来稀释你的血液的。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小肠为六腑之一,  《(黄帝内经》认为小肠经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意思就是说小肠经主吸收的,如果小肠经不通,在人体上就会反映出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大款或火夫的脸大脖子粗就属于这种情况。此外,大肠还有分清别浊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先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作进一步消化,然后将食物中的精华予以吸收,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将消化后的垃圾传送到大肠。可见,食物的精华和糟粕,主要通过小肠的消化作用加以分别。

小肠怎么工作的呢?小肠受盛胃腑内热下传的水谷,经进一步消化和沁别清浊,其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于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于膀胱,因此小肠可产生水液,所以,  《灵枢·经脉篇》说小肠经是“主液所生病者”。也就是说如果本经出现了什么异常的话,一般就会出现一些与“液”有关的病症。具体都有什么呢?这里,首先就要弄懂“液”之含义。液,从概念上讲,就是跟“水”有关的液体,从包括的项目来看,有月经、乳汁、白带、精液等,甚至还包括有现在常提到的胃液和胰腺、前列腺分泌物等。为什么有时候人的口舌容易生疮、舌尖红痛,我们要喝点冰糖水呢?因为心火下移小肠,而喝冰糖水的时候,就可以借用小便之机来将内热导引到体外。这样看来,或许很多人心里有一点底了,感觉小肠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养护健康的经脉。

另外,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心经有热可以移到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等症状。所以,有些看似是消化的问题,结果治疗的时候往往需耍同时在“心”上下工夫就是这个原因。比如,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2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这很有可能是小肠出了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可见,有些可以通过这种脏和腑相表里的关系来进行健康的捍卫,比如心移热于小肠,小便尿血,处方中就应多加用清心火的药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午餐是小肠当令的前奏,因此,建议午餐要尽可能安排在1点前吃完,这样才能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吸收进入人体,否则就会造成浪费。不仅如此,午餐在一日三餐中承上启下,要尽量营养丰富些,上班族大多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工作一般都很忙,家人往往会在下班后为其准备丰盛的晚餐,而将晚餐无意中变成了正餐,这是不符合养生的,午餐与其说要吃好,还不如说要吃得精一些。尤其要强调的是盒饭不能天天吃,不仅营养不均衡,而且大多能吃到你倒胃口,建议与其花钱买快餐,不如自己带饭,尽可能带上些水果、酸奶,作为午饭后的补充。饭菜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当然,要防止冬天过凉、夏天过热引起的食物变质。

养生小常识——人体反射区理论

小肠的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内侧部位。小肠经专门调节肩膀的各种问题,它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节颈肩问题,被很多医家称为“肩脉”,同时它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等问题。小肠经的终端是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视力下降等问题也能通过它来改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女性朋友整天都是面色红扑扑的,像是婴儿一样,从表面上看,有一种红霞飞的羞涩和妩媚。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是什么好事情。大家想想,刚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基本上是黄里偏红的那种,因为小孩的光是被细毛含在里面的,所以小孩不会出现红光满面。老人是因为脸上那一层细毛退掉了,没有东西含着它,所以才出现了红光。所以说青年人出现红光满面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出现了红色桃花状,就好像是化妆了一样,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眉毛的正中间,如出现红如灯花状散的相是非常不好的。

在中医里讲心为君主之官,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内脏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均会显现在相应的体表组织机关,由于小肠经循行于面部,故心脏出了问题就会通过小肠经表现出来。从中医的角度看,赤主心,人面红赤,心胃火盛,如果一个人心火亢奋,其面部色泽会变得红赤。因此在13~15点的时候,若常常出现脸红如火,就要往心脏那里想,这是很重要的。患有心肌梗死的人,或是有这类疾病潜在病因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红的脸蛋。这类人多喜欢吃辣的食物,但请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当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时,就会使得体内热气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状况,同时腿部容易积累过多的水分而呈现浮肿的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心其华在面,面热赤红是心病,但要从小肠经来治。引心火下移小肠,通过小便将热排出。若使用针刺穴位法治疗也有奇效。具体方法:针刺小肠经腧穴之后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止境就是该穴),多试几次,不适症状印会减轻,可配合耳贴、汤药调理同治。

养生生活小常识——面色看健康

常听人家说:  “你脸色看起来不好喔!”,到底“脸色”代表着什么意义呢?其实严格地说,应该说“气色”才是,中医深谙此理,认为人的身体状况会形于色,  “扁鹊见蔡桓公”,一见即知其病将入膏肓,面部气色可望表里。所以只要保持健康,气色自然会好看,再加上穴位按摩、药膳食补、太极气功等,保准不用上妆也很漂亮。

那健康人的脸部该呈现怎样的颜色呢?具体来说,一般健康入的脸色应该黄中带红、明润含蓄,这代表着气血平和、精气充足、容光焕发。但也会因年龄、体质、遗传、职业、日晒程度等因素又有所差别。如果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排除了正常外来影响的因素外,就要考虑疾病或亚健康的可能性。

苍白脸色

白色是肺经的本色,肺是专门负责气及血液运行的器官,因此白色是气、血的病候(也就是表现出来的颜色)。脸色苍白所代表的是肺运行到脸部的气血缺乏,脸色淡而苍白,再加上四肢冰冷、倦怠、语声低弱、头晕、容易感冒,就是一种气血不足的表现。常见于虚证、寒证、突然(大出血、贫血、气喘、容易感冒的人,但是如果脸色虽然泛白但色润泽,也是健康无病的色泽。

潮红脸色

脸色红润常被人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但长期面色湖红,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为心脏如果无法正常运作,也会造成内热分布不均而使得脸色容易潮红,患有狭心症、心肌梗死的人,或是有这些疾病潜在病因的入,多半拥有一个红扑扑的脸蛋。所以长期面色发红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状况。如果面部红色浅淡,红色时间不持续,部位局限于颧部,且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等表现,则多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

青紫脸色

青色是肝经的本色,常见于痛证、寒证、受惊吓、心血管疾病。会呈现青色主要是因为气遒不通、气血阻碍,产生缺氧而呈现青紫的脸色。另外,小孩受惊吓容易在印堂发青,剧烈的疼痛也会造成脸色苍白而带青紫。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也都会使脸色变青紫。

发黄脸色

多是由于细胞损害或胆道阻塞,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黄疸”。主要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胰头癌等患者。此外,钩虫病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出现脸色枯黄的症状。

一说起颈椎病,很多人就会想到是“脖子酸痛”,有些入晚上睡觉不注意姿势,受了凉,早上起来也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脖子不能动了,一动就痛,只能很别扭地让脖子侧向一边,不但姿势不好看,而且生活和工作也都会非常受影响。其实,颈椎病并不仅仅是脖子痛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于上班族来说,长期久坐加上不运动,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颈椎病在中医上被称为“痹证”,这个时候就可以找小肠经上的后溪和前谷来帮忙了。

首先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是找准穴位,后溪穴在哪里呢?从大的方向来说,后溪穴在手的外侧方,是在靠近手掌和手背临界的地方。具体说来,手在放松的情况下握举,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内际即是后溪穴。后溪穴虽然在手上,但是它最擅长治疗的却是我们脖子的疾病,比如颈椎的问题,这用的就是中医上病下治的原理了。后溪穴同时还对应我们后背的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阳气旺盛,就好像火气很盛一样,需要水的滋润。我们这个后溪穴就是专门为督脉提供水源的地方,所以古人说“后溪专治督脉病”,就是说督脉上的问题都可以找后溪穴来配合治疗。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指掌关节)后 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沿着小指外侧往腕部的方向推,能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在小指根部,在到达突起的骨头前面的地方有一个小凹陷,这就是前谷穴。找的时候可以把手微握拳,在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外侧端就是,与后溪穴平行。这两个穴承接少泽的经气而来,前与后正好处于相反的两个位置。谷与溪也是如此,谷就好像是一处低洼的平川,经气在这里汇聚,然后流入小溪当中。

用一个小按摩棒先在后溪穴上轻轻按摩,在按摩的同时试着轻轻转动脖子。一直到脖子可以轻松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了。这时候,估计后溪穴也会酸胀得厉害。然后再轻轻地按摩前谷穴,起到一个巩固疗效的作用。平时工作的空闲时间,可以休息一下,将手立起,在桌面的边沿上来回按揉,刺激后溪穴。保护自己的颈椎,真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来养生,这也一直是中医的原则。从中医的起源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入力、物力、财力来治病养生的,任何方法都来自身边的事物,道法自然,取法也自然。

浏览 12103评论 60

展开全部

热门菜谱

今日推荐

热门推荐

保存到手机
看更多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