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经穴位有哪些作用?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经穴位作为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调和肝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和作用。这些穴位通过刺激可调节肝脏功能,改善相关脏腑失衡状态,促进气血运行。

1、疏肝理气

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能有效疏解肝气郁结,常用于调理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等症状。按压此穴可促进气机通畅,缓解因长期压力导致的肝气不调,配合深呼吸可增强调理效果。

2、清肝泻火

行间穴作为肝经荥穴,擅长清除肝经实火。对于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肝火上炎症状,针刺或按摩此穴可引火下行,平衡肝胆湿热,改善头痛眩晕等不适。

3、调和肝脾

期门穴作为肝之募穴,具有协调肝脾功能的作用。针对消化不良、腹胀呃逆等肝脾不和症状,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胃运化,特别适合情绪波动引发的胃肠功能紊乱。

4、活血化瘀

章门穴作为脏会穴,能促进肝脏血行。对月经不调、胁肋刺痛等血瘀证候,配合温针灸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肿块。

5、通络止痛

中都穴作为肝经郄穴,擅长缓解急性疼痛。对于突发性胁痛、疝气疼痛等急症,强刺激此穴可快速疏通经络阻滞,常与太冲穴配合使用增强止痛效果。

日常进行穴位保健时,建议先由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针灸操作需严格消毒,孕妇及特殊体质者应避免特定穴位刺激。出现严重肝胆疾病时,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