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患者控制血糖需要结合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运动管理、血糖监测以及综合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肾脏损伤,因此需积极干预。
1、饮食调整
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30-200克,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糙米、燕麦。蛋白质摄入需兼顾血糖和肾脏负担,以优质蛋白为主,每日摄入量按0.6-0.8克/公斤体重计算。可采用分餐制,将全天食物分为5-6餐,避免单次摄入过量引发血糖波动。
2、药物治疗
肾功能异常患者应避免使用经肾代谢药物,二甲双胍在eGFR<45时应停用。可选用格列喹酮(肾排泄率<5%)、利格列汀等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胰岛素治疗时需注意剂量调整,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可按0.1-0.2单位/公斤体重计算,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精细调节。
3、运动管理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的60-70%。合并蛋白尿患者应避免高强度抗阻训练,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4、血糖监测
除了常规空腹和餐后血糖监测,应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控制在6.5-7.0%。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或血糖波动大者,建议进行动态血糖监测,重点关注夜间血糖波动及黎明现象。
5、综合治疗
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优先选用ACEI/ARB类药物。血脂管理目标LDL-C<2.6mmol/L,合并蛋白尿者可考虑降至1.8mmol/L。注意纠正贫血(Hb≥110g/L)及钙磷代谢紊乱,定期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
患者需每1-3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微量白蛋白,建议在内分泌科和肾内科共同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血糖控制应循序渐进,避免快速降糖引发血液渗透压剧烈变化,加重肾脏灌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