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通常呈果酱样,带有血液和黏液,并伴有腐臭味。此外,患者可能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肠穿孔或肝脓肿等并发症。该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1、果酱样粪便
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因结肠黏膜组织坏死与血液混合,常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果酱样外观。这是由于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袭肠壁血管,导致局部出血和坏死组织脱落,与粪便混合后形成特征性外观。
2、血液和黏液
粪便中常混有新鲜血液或血丝,同时伴随大量黏液。阿米巴原虫分泌的酶类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底部血管破裂出血,黏液则由肠道炎症刺激杯状细胞分泌增多所致。
3、腐臭味
粪便带有特殊的腐败腥臭味,可能与肠道内坏死组织分解产生的硫化氢等气体有关。阿米巴滋养体在肠腔内繁殖并破坏肠壁组织,导致蛋白质腐败产生异常气味,尤其在疾病急性期更为明显。
若出现上述粪便特征,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粪便显微镜检查或抗原检测,确认是否存在阿米巴滋养体或包裹。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替硝唑等抗阿米巴药物,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防止病情加重。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确保原虫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