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期间洗澡时需注意保暖、调节水温、控制时间、洗后擦干以及避免空腹或饱餐后洗浴。感冒期间合理洗澡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不当操作可能加重病情。
1、注意保暖
洗澡前后应及时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冷空气直接吹拂身体。浴室温度建议保持在25℃左右,提前准备好干燥的浴巾和衣物,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寒战或体温波动。
2、调节水温
建议使用38-40℃的温水洗澡,过热可能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头晕,过凉易加重鼻塞、头痛等感冒症状。淋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泡澡消耗体力。
3、及时擦干
洗完后需立即用毛巾擦干头发和身体,特别是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部位。未完全擦干时不要直接进入空调房,防止湿气滞留引发肌肉酸痛。
感冒期间若出现高热、乏力或头晕等症状,应暂停洗澡。恢复期可选择在中午阳气较盛时洗浴,洗完后饮用温开水补充水分。如洗澡后出现寒战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