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核磁共振能够检查哪些疾病?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核磁共振能检查的疾病通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腹部及盆腔疾病等。具体检查需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需求选择,医生会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此项检查。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核磁共振对脑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病变。例如脑膜瘤、胶质瘤等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疾病的活动性病灶,均可通过MRI明确诊断。此外,对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病变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该检查能清晰显示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等结构,常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肩袖损伤、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对于隐匿性骨折或骨挫伤,MRI比X线或CT更敏感,可发现早期骨髓水肿。软组织内的血管瘤、脂肪瘤等病变也能通过信号特征准确鉴别。

3、腹部及盆腔疾病

肝脏血管瘤、肝癌等占位性病变可通过多序列扫描进行定性诊断。在盆腔检查中,MRI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以及前列腺癌的包膜侵犯情况具有优势。对于孕妇胎儿的先天畸形评估,MRI可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有心脏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者应提前告知医生。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配合呼吸指令以获得清晰图像。具体检查部位和序列选择应由影像科医生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检查后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结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