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了解疼痛性质通常需从疼痛的具体性质、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方面入手。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特点,有助于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及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疼痛的具体性质
中医将疼痛分为胀痛、刺痛、隐痛等多种类型。胀痛多与气机郁滞相关,常见于肝郁气滞或脾胃气滞;刺痛多因血瘀阻滞经络,如心脉瘀阻引起的胸痛;隐痛则多属虚证,如气血不足导致的腰部隐痛。不同性质的疼痛提示不同的病理变化,如灼痛多属热证,冷痛多属寒证。
2、疼痛的持续时间
新发突发性疼痛多为实证,如寒邪直中引起的急性胃痛;反复发作或持续性隐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如慢性脾胃虚弱导致的脘腹隐痛。阵发性疼痛常见于气机失调,持续性疼痛多提示器质性病变。
3、疼痛的诱发因素
情志不畅诱发的疼痛多与肝气郁结有关;饮食后加重的疼痛可能提示脾胃问题;遇寒加重的疼痛多属寒凝气滞,遇热缓解则可能为阳虚。疼痛与活动、体位的关系也能帮助判断病位,如运动后胸痛可能与心肺相关。
临床上需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患者就诊时应尽量准确描述疼痛特点,包括疼痛性质、发作规律及伴随症状。若出现剧烈疼痛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