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酒精对消化系统有何影响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酒精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通常包括刺激胃黏膜、损害肝脏功能、引发肠道炎症、影响胰腺分泌以及增加消化道癌症风险。长期或过量饮酒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多方面损害,需引起重视。

1、刺激胃黏膜

酒精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这种情况可能引发胃部灼热感、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刺激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胃黏膜受损后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

2、损害肝脏功能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持续损伤可能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分泌,进而干扰脂肪消化吸收。

3、引发肠道炎症

酒精会改变肠道通透性,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炎症反应。这可能表现为腹泻、腹胀或腹部绞痛,长期饮酒者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酒精还会抑制肠道对维生素B族、叶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4、影响胰腺分泌

酒精刺激可导致胰管压力增高,引发胰腺炎急性发作。长期饮酒会造成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影响消化酶分泌,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5、增加癌症风险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会使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酗酒者患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较常人显著升高,尤其与吸烟协同作用时致癌风险倍增。

建议日常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反复腹痛、消化不良、大便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消化科。戒酒可显著改善多数酒精相关的消化系统损伤,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维护。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