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通常需要通过医学验光、视力表检查以及症状观察等方式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方法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不建议自行诊断,以免影响视力矫正效果。
1、医学验光
医学验光是判断近视度数最准确的方法,需在眼科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医生会使用电脑验光仪初步测量眼球屈光状态,再通过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细调整,包括红绿测试、散光表检查等步骤,最终确定患者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需要进行散瞳验光以排除假性近视干扰。
2、视力表检查
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可初步评估视力状况。检查时需站在5米距离,辨认不同方向的E字开口。若只能看清0.6或更小的视标,可能存在近视。但需注意视力表检查只能反映视力下降程度,不能直接换算成具体度数,实际屈光度仍需结合验光结果。
3、症状观察
日常视物困难常能提示近视可能。典型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需要眯眼,观看电视时不自觉前倾,阅读时书本距离过近(<33cm)等。但这些症状只能作为初步参考,不能替代专业检查。若出现视物重影、眼疲劳加重等情况,可能提示近视度数加深。
建议发现视力下降时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12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必须进行散瞳检查。已确诊近视者需每半年复查,佩戴的眼镜或接触镜出现视物不清时应立即重新验光,避免因度数不符加重眼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