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遗传对孕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合可能引发的溶血风险。若孕妇为Rh阴性血,而胎儿从父亲遗传获得Rh阳性血型,母体免疫系统可能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1、胎儿Rh血型不合
当Rh阴性孕妇怀有Rh阳性胎儿时,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在首次妊娠中,母体免疫系统通常仅产生少量抗体,但分娩时胎儿红细胞大量暴露可能引发致敏。
2、母体抗体产生
致敏后的母体会产生IgG型抗D抗体,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后续妊娠中,若胎儿仍为Rh阳性,抗体会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破裂引发溶血反应。
3、新生儿溶血病
严重溶血可导致胎儿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甚至出现核黄疸或胎死宫内。据临床统计,未经干预的Rh血型不合妊娠中,第二胎发生严重溶血的风险可达10%-15%。
4、预防性干预措施
Rh阴性孕妇在孕28周和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有效中和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阻断抗体产生。该方法可使Rh致敏发生率从16%降至0.1%-0.2%。
建议所有孕妇在孕早期进行血型筛查,Rh阴性者需加强孕期抗体监测。已致敏孕妇应接受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羊水胆红素检测等专业评估,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治疗。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可显著改善母婴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