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需按照规范操作,一般包括开放气道、捏鼻吹气、观察胸廓起伏等步骤。正确的操作能保障气体有效进入肺部,维持机体氧供,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
1、开放气道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下按压,另一手抬起其下颌,使头部后仰。此操作可拉直气道,防止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若怀疑颈椎损伤,应采用推举下颌法代替仰头抬颚法。
2、捏鼻吹气
用按前额的手捏紧患者鼻翼,施救者正常吸气后,用嘴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匀速吹气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停止。成人每次吹气量约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吹气频率为每5-6秒1次,与胸外按压配合时按30:2比例进行。
3、观察胸廓
有效人工呼吸应可见胸廓规律起伏,吹气后需立即松开捏鼻手指,让气体自然呼出。若胸廓无起伏,需重新调整头部位置,检查是否有异物阻塞,必要时使用吸引器清除口腔分泌物。
进行人工呼吸前应确保环境安全,使用防护面罩或呼吸膜避免直接接触。非专业人员可优先实施胸外按压,未经培训者不宜强行人工呼吸。建议公众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标准心肺复苏技术,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120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