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和涌泉穴均属于足少阴肾经的常用穴位,但两者的功效存在明显区别。太溪穴侧重于滋阴补肾、调理经气,涌泉穴则以引火归元、宁神开窍为主要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作为肾经的原穴,它能够调节肾中精气,改善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等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哮喘等肺肾两虚证,通过艾灸或按压可增强肾脏气化功能,对足跟痛、下肢厥冷也有缓解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是肾经的井穴。其核心作用在于引上焦虚火下行,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咽喉干痛等上热下寒证。该穴位具有较强的醒脑开窍功效,在昏厥、中暑等急症中可通过强刺激恢复意识。日常按摩涌泉穴还可改善失眠多梦、小儿惊风等神志不安症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也有辅助调节效果。
使用这两个穴位时需注意辨证取穴。太溪穴适合肾阴不足、精气亏虚的慢性虚证,可采用温和的揉按或隔姜灸。涌泉穴更适合实热上扰、急症神昏等实证,急性期可用指甲掐按或药物贴敷。孕妇及足部皮肤破损者应避免强刺激,进行穴位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