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正确取太溪穴进行针灸?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正确取穴和针灸操作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通常需经过体表定位、消毒、进针、留针以及出针处理等步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体表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足部放松平放。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用手指沿内踝后缘向跟腱方向滑动,触及明显凹陷即为穴位所在。对于踝部肿胀者,需结合骨性标志辅助定位。

2、局部消毒

用75%医用酒精或碘伏棉球以穴位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cm。重复消毒2-3次,确保操作区域无菌,降低感染风险。

3、规范进针

选用1-1.5寸毫针,垂直皮肤快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约0.5-1寸,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为宜。注意避开皮下浅静脉,若遇明显阻力或患者诉疼痛,需调整进针方向。

4、留针管理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期间可行提插捻转手法加强刺激,但幅度不宜超过15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心慌、头晕等晕针先兆,应立即起针并采取平卧位。

5、出针处理

出针时左手持消毒棉球轻压穴位旁皮肤,右手缓慢捻转退针。出针后按压针孔1-2分钟防止皮下出血,再次消毒穿刺点,嘱患者2小时内避免接触生水。

针灸太溪穴需严格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距内踝后动脉仅0.3-0.5cm,操作不当可能损伤血管神经。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操作,自行针灸易引发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前后注意足部保暖,避免穿着过紧鞋袜影响血液循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