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内关穴在针灸治疗中如何防止刺伤神经?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内关穴在针灸治疗中防止刺伤神经的方法主要包括准确定位、控制进针深度、调整进针角度、注意操作手法以及选择合适针具等。这些措施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确保治疗安全。

1、准确定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操作前需通过触摸解剖标志确认位置,避免因定位偏差导致针刺过深或偏离。对于肌肉较薄或局部有异常结构的患者,可结合体表标志和触诊进一步验证。

2、控制进针深度

常规直刺深度为0.5~1寸(约1.5~3厘米)。实际操作中需考虑个体差异,体型瘦弱者需适当减少进针深度。当针尖触及筋膜层时会有明显阻力变化,此时应放缓进针速度,避免快速穿透深筋膜损伤深层神经。

3、调整进针角度

采用15-30度角向肘关节方向斜刺可降低神经损伤风险。需特别注意避免向桡侧过度倾斜,该方向易触及正中神经。对于神经敏感体质者,可采用平刺法沿皮下透刺,保持针体与神经走向平行。

4、注意操作手法

采用捻转进针法,每捻转180度后稍作停顿,通过手下感觉判断组织层次。若出现触电感或患者主诉放射样痛感,应立即退针调整方向。提插幅度控制在2-3毫米范围内,避免大幅度提插造成组织牵拉。

5、选择合适针具

推荐使用直径0.25-0.30毫米的毫针,过粗针具会增加组织损伤概率。对于儿童或神经分布异常者,可选用0.18毫米超细针具。针尖应保持锐利,钝针易因施压过大导致意外穿刺。

进行针灸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操作。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状态,若出现持续麻刺感或灼痛需及时告知医师。治疗后注意保持针刺部位清洁,避免揉搓或热敷,出现异常肿胀应及时复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