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寄生虫感染如何自我诊断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寄生虫感染自我诊断通常可通过观察症状、回顾接触史以及检查排泄物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但最终需就医确诊。由于寄生虫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自我判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结合医学检测明确诊断。

1、观察症状

寄生虫感染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肛门瘙痒、体重减轻、皮肤红疹等。部分患者粪便中可见白色线状虫体,如蛔虫或绦虫节片。若出现反复低热、肌肉酸痛或夜间肛门周围瘙痒加剧,可能提示蛲虫感染。但需注意这些症状并非寄生虫感染独有,需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

2、回顾接触史

近期有生食鱼生、未煮熟的肉类或接触疫区水源史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家中有宠物未驱虫、从事农业或畜牧业工作者需重点排查。如食用醉蟹后出现腹痛腹泻,或接触猫狗后出现皮肤幼虫移行症的红线状皮疹,应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

3、检查排泄物

肉眼观察粪便是否有活体寄生虫或虫卵,如蛔虫成虫体长可达15-40厘米,绦虫节片呈白色扁平片状。显微镜下观察需专业设备,但可留意粪便中是否存在异常黏液、血丝或米粒样物质。发现可疑物质可用干净容器密封保存,48小时内送检医疗机构。

需要强调的是,约30%的寄生虫感染早期无明显症状,旋毛虫、肝吸虫等感染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若疑似感染应尽早就医,通过粪便常规、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免疫学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肉类彻底烹熟,接触土壤后及时洗手,避免用生水清洗直接入口的蔬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