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退烧药的副作用大小通常与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有关。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是常用退烧药,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需遵医嘱选择。
1、对乙酰氨基酚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常规剂量下对胃肠黏膜刺激较小,较少引发胃肠道出血或溃疡。但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毒性,尤其是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此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因此需严格控制每日用量。
2、布洛芬
作为非甾体抗炎药,退热效果较强,但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腹痛、恶心等消化道不适。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使用需警惕血栓风险,且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短期按推荐剂量使用时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但不宜用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
3、双氯芬酸钠
其解热作用明显,但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前两者,可能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该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强,术后或凝血障碍者应避免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或肝功能指标异常,建议短期使用并监测身体反应。
退烧药的选择需结合发热原因、基础疾病和药物禁忌综合判断。肝肾功能异常者应主动告知医生,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停药就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退热方案,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辅助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