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镇痛、抗炎、解热、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治疗风湿性疾病等功效和作用。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临床常用于多种疼痛及炎症性疾病的缓解。
1、镇痛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适用于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轻至中度疼痛,对创伤性剧痛效果有限。需注意该药物不具备成瘾性,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5天。
2、抗炎
通过阻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可减轻关节肿胀和局部红肿热痛。对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炎症反应具有缓解作用,通常需连续用药1-2周才能显效,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3、解热
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散热过程实现退热效果。可使发热患者体温下降0.5-1℃,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退热治疗不超过3天,儿童病毒感染时应避免使用以防瑞氏综合征。
4、抗血小板聚集
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减少血栓烷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需每日小剂量(75-100mg)长期服用,但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5、治疗风湿性疾病
通过持续抑制前列腺素和缓激肽等炎症因子,改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关节症状。治疗剂量需达到每日3-4g,分次服用,需警惕大剂量使用可能引发耳鸣等水杨酸反应。
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需严格遵医嘱,注意空腹服用以发挥肠溶特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术前患者及哮喘患者应慎用。若用药后出现黑便、呕血或皮疹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或高热不退时,需及时进行病因诊断而非单纯依赖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