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定期进行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具体检查频率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由医生评估后确定。
动脉硬化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血管斑块的稳定性及狭窄程度变化。血液检查能够监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控制情况,颈动脉超声、冠脉CTA等影像学检查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对于已出现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有助于判断器官缺血程度。
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定期检查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降低血管损伤风险。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肌酸激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应监测出血倾向。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脂、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伴有明显症状或高危因素者可能需要缩短检查间隔。
动脉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适度运动。若出现胸痛、肢体麻木等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检查方案。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干预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