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息肉早期为何会有排便习惯改变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息肉早期可能导致排便习惯改变,通常与肠道刺激、分泌物影响以及占位效应等因素有关。若出现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肠道刺激

肠息肉生长在肠道黏膜表面,可能反复摩擦肠壁或刺激肠道神经,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加快或减慢。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腹泻,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种刺激还可能伴随腹部隐痛、胀气等不适感。

2、分泌物影响

较大的肠息肉表面可能出现糜烂、渗出,分泌大量黏液或炎性物质。这些分泌物会改变肠道内环境,刺激肠黏膜分泌更多液体,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稀或出现黏液便。部分患者在排便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异常感觉。

3、占位效应

随着息肉体积增大,可能部分堵塞肠腔影响粪便通过。患者可能感觉排便不尽、排便费力,出现大便变细、排便频率改变等症状。直径超过1cm的息肉更容易引发这类机械性梗阻症状,尤其在乙状结肠等肠腔较窄的部位更为明显。

日常若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排便习惯改变,尤其伴随便血、腹痛或体重下降时,需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临床常用高频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肠息肉,治疗后仍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复发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