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发病相关检查以及其他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确定潜在病因。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DIC的基础,通常包括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检测等。血小板减少是DIC的常见表现,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因消耗而降低,D-二聚体升高则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此外,还可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等指标。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含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PT和APTT可能延长,反映凝血因子消耗和凝血功能障碍,而TT延长与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有关。这些指标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3、外周血涂片检查
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碎片、裂红细胞等异常形态,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该检查直观反映血管内凝血对红细胞机械性破坏,是辅助诊断DIC的重要依据,尤其在急性DIC时更为显著。
4、原发病相关检查
DIC常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创伤或产科急症,需针对性进行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明确原发病因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例如脓毒症相关DIC需积极控制感染源。
5、其他检查
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乳酸水平等评估器官功能及代谢状态。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可根据疑似原发病选择,例如排查深静脉血栓或内脏出血。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DIC属于临床急症,一旦出现出血倾向、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所有检查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应兼顾纠正凝血异常和控制原发病,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