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一般不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周期包括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梦境多出现在快速眼动期,这一阶段对情绪调节和记忆巩固有重要作用。但若多梦导致次日疲乏、注意力下降,则可能与睡眠质量有关。
1、生理性多梦
正常人在睡眠中会经历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分钟,快速眼动期占比逐渐增加。此阶段脑电波活跃度接近清醒状态,梦境内容容易被回忆,属于自然现象,不影响深睡眠时长和睡眠结构。
2、病理性多梦
长期频繁做梦且伴随晨起困倦、日间嗜睡,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症等疾病相关。这类情况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减少深睡眠时间,影响身体修复功能。研究发现,约30%的失眠患者存在主观性多梦主诉。
3、环境与心理因素
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使用电子设备会延长快速眼动期,增强梦境记忆。持续精神压力可能激活交感神经,导致睡眠表浅化,此时虽总睡眠时间正常,但睡眠效率降低,主观感受睡眠质量差。
保持规律作息、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结构。若多梦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类药物调节睡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