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导致痛经,但痛经更常见于其他疾病如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若息肉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导致经期下腹坠痛。但多数情况下,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症状为月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
1、子宫内膜息肉
当息肉体积较大或位于子宫下段时,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引发痛经。患者常伴有非经期点滴出血,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遵医嘱行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
2、子宫腺肌症
这是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子宫均匀性增大,经期B超可见肌层回声不均。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地诺孕素等药物,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术。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病灶多位于卵巢和盆腔腹膜,典型症状为性生活痛、排便痛及经期肛门坠胀。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达那唑胶囊等,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痛经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盆腔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痛经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但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治疗前需明确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