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HIV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避免高危接触、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及时药物干预等方式降低风险。日常生活中需提高防范意识,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
1、避免高危接触
HIV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日常应避免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防止针刺伤或黏膜暴露。
2、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发生性行为时需全程规范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阻隔病毒传播。若存在高危暴露风险(如多性伴侣),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暴露前预防用药,如替诺福韦联合恩曲他滨等抗病毒药物,阻断病毒复制。
3、暴露后紧急阻断
若发生明确的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应在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通常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多替拉韦等三联药物方案,连续服用28天。及时干预可使感染风险下降80%以上。
日常还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血液制品使用,确诊感染孕妇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剖宫产等方式阻断母婴传播。建议高风险人群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