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HP感染会引起哪些胃部疾病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胃部疾病。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持续损伤,建议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1、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破坏胃黏膜屏障,同时刺激胃酸分泌,引发胃黏膜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根除治疗。

2、消化性溃疡

细菌产生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会损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导致黏膜层被胃酸侵蚀形成溃疡。典型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或缓解。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治疗常联合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

3、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持续感染引发局部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可通过病理活检确诊。规范抗菌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肿瘤消退,常用药物包括兰索拉唑肠溶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4、胃癌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腺癌。高危人群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早期发现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延缓病变进展,晚期需结合手术和化疗。

日常应注意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若出现持续上腹不适、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