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脓肿形成等,需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干预。
1、败血症
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时,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出现血压下降、器官灌注不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需紧急使用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并配合液体复苏治疗。
2、肺炎
细菌感染若累及肺部,可能发展为细菌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脓痰、胸痛及呼吸困难。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胸部CT明确诊断,通常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同时进行氧疗支持。
3、脑膜炎
脑膜受细菌侵袭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意识模糊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和蛋白升高,需尽早使用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以避免遗留听力损伤等后遗症。
4、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经血液播散至心脏瓣膜可引起赘生物形成,表现为心脏杂音、栓塞症状及持续发热。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治疗需长期应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严重瓣膜损害者需手术修复。
5、脓肿形成
局部细菌感染未控制时,可能在肝脏、肺部等部位形成脓液积聚。CT或超声可定位脓肿,除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外,常需穿刺引流或外科清创排出脓液。
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或局部红肿热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完善血培养、影像学等检查。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或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