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可能因手术或创伤、长期制动、恶性肿瘤、遗传性凝血异常、高龄及肥胖等因素增加。以下情况需特别注意相关风险,必要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1.手术或创伤
大型手术(如骨科或腹部手术)或严重创伤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术后卧床制动进一步增加血液淤滞风险。此类患者常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2.长期制动
卧床超过3天、长途旅行久坐等行为会显著减缓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流淤滞使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尤其多见于瘫痪患者或乘坐长途航班的人群。建议间断活动肢体或使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
3.恶性肿瘤
某些癌症(如胰腺癌、肺癌)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可能加重血管损伤。此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配合医生进行原发病治疗。
4.遗传性凝血异常
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S缺陷或因子VLeiden突变等遗传问题,会干扰正常抗凝机制。这类人群可能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血栓,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长期管理。
5.高龄及肥胖
60岁以上人群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缓。体重指数(BMI)≥30时,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可损伤血管,同时腹压增高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建议控制体重并结合梯度压力治疗降低风险。
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应避免吸烟、脱水等加重血液高凝状态的行为。VTE高危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采用药物或机械预防措施,切勿自行服用抗凝药物以免引发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