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137μmol/L偏高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异常,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以及透析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具体需根据病因、肾功能损伤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方案。
1、控制原发病
若肌酐升高由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规范服用二甲双胍片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延缓肾损伤进展。
2、调整饮食
建议采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小于3g),避免腌制食品。伴有高钾血症者需减少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摄入。
3、药物治疗
肾功能不全者可遵医嘱使用尿毒清颗粒改善氮质血症,药用炭片辅助吸附肠道毒素。若存在明显水肿,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利尿,但需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
4、透析治疗
当肌酐进行性升高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症状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治疗,适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日常需每1-3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避免长期服用布洛芬胶囊等肾毒性药物。若肌酐持续升高或出现少尿、水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