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通常与季节变化有关,属于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生理现象。季节更替时,人体内部环境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外部气候、光照等因素的变化,可能引发短暂的身体疲劳感。
春困秋乏的出现主要与光照时长和强度变化有关。日照时间延长或缩短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节律,导致睡眠质量改变,出现白天困倦的情况。春秋季气温波动明显时,人体毛细血管会随温度变化扩张或收缩,这种血管调节过程需要额外能量消耗,可能加重疲倦感。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人体需通过调节基础代谢率维持体温恒定,这种持续的代谢调节也会造成体力消耗增加。
对于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伴有头痛、低热等症状的异常困倦,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疾病可能,建议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血液科检查。日常可通过增加户外光照暴露、保持卧室温度稳定、适量食用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等措施改善季节性疲倦。午间适当进行15-20分钟的阳光浴有助于调节生物节律,但应避免在正午时段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