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彬斯基征阳性通常提示存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原因有关。该体征表现为刺激足底时大脚趾背伸、其余四趾扇形展开,需结合其他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生理性因素多见于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1岁半前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属于正常现象。随着髓鞘化完成,该体征会逐渐消失。若成年后出现则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常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例如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瘫、言语障碍;脊髓损伤者常伴随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等疾病也可能破坏锥体束功能,导致病理反射阳性。
若成年人检查发现巴彬斯基征阳性,应及时进行头颅MRI、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配合脑脊液检测。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脑卒中患者需溶栓或取栓治疗,脊髓损伤可能需手术干预。日常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避免延误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