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表现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出血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呕血、便血、鼻出血、血尿及颅内出血等,同时伴随高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隔离治疗。
1、皮肤黏膜出血
埃博拉病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早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口腔、鼻腔黏膜可见出血点,严重时皮肤会出现片状出血灶,按压不褪色。
2、消化道出血
病毒侵袭胃肠道黏膜可引起呕血或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呕出鲜红色血液。部分患者因肠道黏膜脱落出现血性腹泻,粪便呈暗红色或咖啡渣样。
3、呼吸道出血
约30%患者会出现咳嗽伴血痰或咯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气管内出血导致窒息。这种情况常提示病情进展至危重阶段。
4、泌尿生殖道出血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男性偶见血精。血尿是肾脏受累的典型表现,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多伴有尿量减少。
5、颅内出血
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能引发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CT检查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埃博拉出血热属于甲类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90%。出现上述症状应即刻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避免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确诊需通过核酸检测,早期支持治疗可改善预后,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药物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