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通常由饮食不当、代谢异常或遗传因素引起,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定义与原因
1.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以及富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可导致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增加。
2.代谢异常
肝脏合成胆固醇功能亢进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造成内源性胆固醇代谢障碍。
3.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基因突变,胆固醇清除能力显著下降,青少年时期即可出现明显升高。
二、健康风险
1.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2.心脑血管疾病
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3.其他病变
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甘油三酯水平常伴随升高。
三、治疗方法
1.饮食控制
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建议小于300毫克,增加燕麦、深海鱼类等富含可溶性纤维和ω-3脂肪酸的食物。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3.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四、注意事项
1.定期监测
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测血脂四项,重点关注LDL-C是否达标(冠心病患者应小于1.8mmol/L)。
2.药物禁忌
肝功能异常者慎用他汀类药物,妊娠期禁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3.综合管理
需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者应立即戒烟。
出现胆固醇升高应及时至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血脂谱分析、颈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风险,制定个体化降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