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常规的青霉素类、头孢类等针对细胞壁合成的药物通常无效,需选择特异性抗生素。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可通过抑制病原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这类药物对儿童和妊娠期患者相对安全,常见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和干混悬剂,需按照体重或年龄调整剂量。
2、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药物适用于14岁以上患者,可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支原体。此类药物可能影响牙齿釉质发育,因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服用期间需避免日晒。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药物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发挥作用,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用药期间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肌腱疼痛等不良反应,且应避免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
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用药3-5天后若仍持续发热、咳嗽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治疗期间建议与其他家庭成员分餐以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