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多数生长缓慢且预后较好。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诊断需结合肠镜、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
1、概述与分类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起源于直肠黏膜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根据是否分泌活性物质分为功能性(如类癌综合征)和非功能性肿瘤。大多数肿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转移。
2、症状与诊断
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便血、肛门坠胀感、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功能性肿瘤可能引起皮肤潮红、腹痛等类癌综合征表现。诊断需通过肠镜检查发现病灶,结合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并通过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如Syn、CgA标志物)明确诊断,同时需CT或MRI排除远处转移。
3、治疗与预后
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大小、分级和分期。直径<1cm、无转移的G1级肿瘤可行内镜下切除;≥1cm或存在肌层浸润者需外科手术。晚期转移患者可采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靶向治疗或化疗。规范治疗后,局限性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95%,但需定期复查肠镜和影像学监测复发。
若出现持续消化道症状或排便异常,建议及时就诊消化科或普外科。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术后每6-12个月复查肠镜、腹部增强CT及肿瘤标志物,注意观察排便变化和全身症状,出现体重骤降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