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怀孕后需进行规范的孕期管理,一般包括定期产前检查、营养补充、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监测等,以保障母婴健康。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孕妇个体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定期产前检查
孕妇应按照孕周在产科门诊完成常规检查,如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16-20周进行唐氏筛查,24-28周完成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每次产检需监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及胎心音,必要时通过超声评估胎儿发育情况。
2、营养均衡摄入
每日需补充叶酸400-800μg直至孕3个月,孕中晚期增加蛋白质、铁、钙的摄入。建议食用深绿色蔬菜、瘦肉、豆制品及乳制品,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整个孕期增重建议11-16kg)。
3、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孕中期可进行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严格禁烟酒,远离辐射、化学毒物环境,妊娠前3个月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或洗桑拿。
4、谨慎用药原则
出现感冒、发热等情况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B类以上药物,避免自行服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致畸风险药物。慢性疾病患者不可擅自调整降压药或降糖药剂量。
5、并发症监测管理
定期检测尿常规预防妊娠高血压,监测空腹血糖筛查妊娠糖尿病。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胎动异常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处理,必要时住院进行保胎治疗或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孕妇保持良好心态,参加正规医院的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注意记录胎动变化,孕晚期每周进行胎心监护。若合并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高风险因素,需严格遵循医嘱增加产检频率,必要时提前入院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