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药物可能损害肝功能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可能损害肝功能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以及部分中草药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肝脏代谢或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1、抗结核药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异烟肼的代谢产物可干扰肝脏酶系统,利福平可能诱发胆汁淤积,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

2、解热镇痛药

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损害肝功能。对乙酰氨基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单次服用超过4克即存在风险。

3、抗生素

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及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等可能引起肝损伤。其中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时会增加肝脏毒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通过免疫反应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

4、抗肿瘤药物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损伤肝细胞。甲氨蝶呤长期使用可引起肝纤维化,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异常。

5、中草药

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等中草药含有肝毒性成分。何首乌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可能诱发免疫性肝损伤,土三七含有的吡咯烷生物碱可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

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避免自行联合使用多种肝毒性药物,老年人、酗酒者、病毒性肝炎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需加强监测。若出现黄疸、食欲减退、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