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DIC是什么?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DIC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英文缩写,指全身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生可能与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产科并发症以及严重肝病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严重感染

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激活凝血系统。例如脓毒症患者体内大量炎性介质释放,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微血栓。这种情况下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等抗生素。

2、创伤

严重外伤、烧伤或大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会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广泛损伤的血管内皮暴露胶原纤维,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临床需及时手术止血,补充凝血物质,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

3、恶性肿瘤

晚期癌症患者肿瘤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如黏液腺癌释放的黏蛋白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白血病细胞释放的促凝酶也会加速凝血过程。这类患者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同时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4、产科并发症

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情况会使羊水成分或胎盘组织进入母体循环,触发凝血瀑布反应。此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并进行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5、严重肝病

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同时库普弗细胞清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出现凝血与纤溶失衡。治疗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同时进行保肝治疗。

DIC属于危重病症,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患者若出现广泛瘀斑、多部位出血或休克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治疗需根据具体诱因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原发病处理、抗凝治疗以及凝血功能支持,所有用药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