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指胃黏膜或深层组织受损导致的出血,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范畴。其严重程度需根据出血量、速度及病因综合判断,部分情况可能危及生命。胃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1、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慢性溃疡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但及时止血治疗预后较好。
2、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药物(如阿司匹林)或酒精刺激引发胃黏膜广泛糜烂,常表现为突发性出血。此类出血量可大可小,需立即停用损伤性药物。
3、胃癌
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会导致持续性渗血,往往伴随消瘦、贫血。此类出血提示病情进展,需结合病理检查明确分期。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导致血管曲张,破裂后常出现喷射状呕血,出血迅猛且死亡率高达30%,属于急危重症。
出现呕血、黑便或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禁食并送医。医生会通过胃镜明确出血部位,采用药物止血、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干预。日常需避免饮酒、慎用非甾体抗炎药,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筛查食管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