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虫皮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红斑、密集丘疹、灼痛或瘙痒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疱或糜烂。该病多由刺毛虫毒毛接触皮肤后释放毒液引发炎症反应,需及时处理避免继发感染。
1、皮肤红斑
刺毛虫毒液中的组胺样物质会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导致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直径多在数厘米范围内。红斑通常在接触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显现,触之有温热感。
2、密集丘疹
毒毛机械性刺激结合毒液中的蛋白毒素,会引发皮肤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呈簇状分布。丘疹表面可能附着微小刺毛,按压时疼痛明显,部分丘疹顶端可见出血点。
3、灼痛或瘙痒
约80%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尤其在毒毛密集接触区域。瘙痒感多与机体释放的组胺有关,夜间可能加重,搔抓后易导致症状扩散。
4、水疱或糜烂
在过敏体质或反复搔抓的情况下,患处可能形成张力性水疱,疱液清亮。水疱破溃后形成湿润的糜烂面,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用胶布粘除残留毒毛,避免热水烫洗。若出现大面积皮损、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联合抗组胺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