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可能与个人卫生习惯或环境因素有关。该病好发于儿童,需及时治疗避免传播。
1、细菌感染
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这些细菌通过皮肤微小破损处侵入,在表皮内增殖并释放毒素,导致表皮细胞间连接断裂形成水疱,继发感染后转化为脓疱。患者常表现为面部、四肢出现薄壁脓疱,易破溃形成黄色痂皮。
2、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湿疹、虫咬伤、烧伤等皮肤完整性破坏的疾病,可能使表皮防御功能下降。当皮肤存在伤口或糜烂面时,致病菌更容易定植繁殖。特别是儿童搔抓皮肤后未及时消毒处理,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疮。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状态,会降低皮肤局部免疫力。这类人群感染致病菌后,炎症反应较弱,细菌更易扩散形成多发性脓疱,且愈合速度较慢。
出现皮肤脓疱病变时,建议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若伴有发热或皮损扩散,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