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可通过“FAST”原则快速识别。
1、疾病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因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由血栓堵塞脑血管导致;出血性脑卒中多因高血压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急性发作时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2、症状判断方法
主要依据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面部不对称(如口角歪斜)、单侧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言语含糊或理解障碍。国际通用的“FAST”评估法包括:F(Face面瘫)、A(Arm肢体无力)、S(Speech言语障碍)、T(Time立即就医)。部分患者会伴随突发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或平衡失调。
3、危险信号与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是重要预警,症状24小时内缓解。完全性卒中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根据受损区域不同,可表现为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出血性卒中常伴有呕吐、意识障碍,CT检查可明确区分类型。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筛查,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