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处理通常包括急救处理、手法复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方法,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急救处理
若发生开放性骨折,需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止血,避免污染。使用夹板或硬质材料固定患肢两端关节,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加重损伤。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尽快转运至医疗机构。
2、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踝关节骨折等。医生通过牵引、旋转等手法使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3、手术治疗
对于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骨折,通常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金属接骨板、髓内钉或外固定支架维持骨折端稳定,术后配合抗感染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特殊部位可能需人工关节置换。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患者,需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配合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锻炼,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恢复期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患肢过早负重。
骨折处理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保持均衡饮食并增加富含钙质、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出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苍白或感觉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绝对禁止自行拆除固定装置或服用不明成分的接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