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报告中的T值和Z值主要用于评估骨质状况及骨折风险。T值通过与健康年轻人骨密度对比反映骨质流失程度,Z值则通过与同龄人比较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
1、T值
T值是实测骨密度与健康年轻成年人平均骨密度的比较结果,通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世界卫生组织将T值大于等于-1定义为正常,-1至-2.5提示骨量减少,小于等于-2.5则诊断为骨质疏松。例如,髋关节T值降低可能预示股骨颈骨折风险增加。
2、Z值
Z值是实测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平均值的对比,主要用于儿童、青少年或50岁以下成人的评估。若Z值小于等于-2.0,需排查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因,如内分泌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
骨密度检测需结合T值和Z值综合分析。对于中老年人群,T值更具诊断价值;年轻患者出现异常Z值时,应完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等检查。建议携带报告咨询骨科或内分泌科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补钙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和适度负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