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腹中可能与胎盘因素、胎儿因素、母体因素以及脐带异常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若出现胎动减少或消失,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胎盘因素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氧气和营养供应,严重时可引发胎死腹中。胎盘早剥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确诊后需立即终止妊娠,并根据孕周选择引产或剖宫产。
2、胎儿因素
染色体异常、严重先天畸形或宫内感染等因素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多器官损伤,可通过羊水穿刺进行病原体检测。对于明确存在致死性畸形的胎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引产,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等药物。
3、母体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胎盘灌注不足,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均可能危及胎儿生命。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蛋白尿等症状,需住院监测,必要时使用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胰岛素注射液调控血糖。
4、脐带因素
脐带绕颈周数过多、脐带真结或脐带扭转超过6周以上,可能造成胎儿血供中断。超声检查可见脐带血流频谱异常,胎心监护显示变异减速。若妊娠未足月且胎儿存活,可考虑紧急剖宫产;若已胎死宫内,需使用依沙吖啶溶液进行羊膜腔注射引产。
建议孕妇规范进行产前检查,妊娠28周后每日定时监测胎动。确诊胎死腹中后,需及时清除妊娠物,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染色体分析。流产后应间隔3-6个月再备孕,再次妊娠期间需加强高危因素筛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