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是人体经络上特定的穴位,通常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节气血、治疗疾病的作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1、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共有362个标准化穴位。例如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可缓解头痛,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能调理脾胃。这类穴位具有明确的归经属性和主治规律,针灸时常作为基础选穴依据。
2、经外奇穴
这类穴位未归入十四经系统,但具有特殊疗效。如太阳穴常用于缓解偏头痛,印堂穴可安神定志,四神聪穴对改善失眠有效。这些穴位多根据临床经验总结而来,部分已被纳入现代针灸学体系。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以局部压痛或异常反应为取穴标准。如急性腰扭伤时在腰部发现的压痛点,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触及的敏感点。这类穴位具有"以痛为腧"的特点,在疼痛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进行针灸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穴操作。自行按压穴位可作为日常保健方式,但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若存在严重疾病或急症,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系统诊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