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血栓是血栓的一种类型,通常由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及纤维蛋白交织形成,多见于静脉或动脉系统中。其结构复杂,可能引发血管阻塞及相关并发症。
混合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或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当血管壁受损时,血小板首先黏附并聚集形成白色血栓;随后,纤维蛋白网络包裹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成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这种血栓常见于静脉血栓的体部,也可能出现在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内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部位。脱落的混合血栓碎片可随血液循环栓塞远端血管,如肺动脉栓塞或脑动脉栓塞,导致器官缺血甚至坏死。
若出现肢体肿胀、胸痛、呼吸困难或突发性偏瘫等症状,需警惕混合血栓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或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必要时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久坐久站,戒烟限酒以降低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