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空肠营养管如何拔除?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空肠营养管的拔除通常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操作,常见方法包括评估拔管指征、停止使用营养管、清洁管路、缓慢拔出以及观察后续反应等。具体操作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谨慎处理,避免自行拔管导致损伤。

1、评估拔管指征

确认患者已恢复经口进食能力或治疗目标达成,检查管路周围皮肤无感染、出血等异常。需通过影像学或临床指标判断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确保拔管后营养支持不再必需。

2、停止使用营养管

拔管前需停止管饲至少4-6小时,排空管路内残留营养液。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保持通畅,同时解除固定装置如胶布或缝合线,避免牵拉时造成组织撕裂。

3、清洁管路及皮肤

用无菌棉签蘸取消毒液清洁鼻腔或腹壁造瘘口,顺时针旋转营养管使其与周围组织松解。对于长期置管者,需特别注意清除管壁附着物,防止拔出时摩擦损伤黏膜。

4、缓慢匀速拔除

嘱患者保持放松体位,操作者以15-30厘米/分钟的速度匀速向外牵拉。如遇明显阻力需立即暂停,确认无肠管嵌顿后再继续操作,全程注意患者疼痛反应。

5、拔管后处理

检查管路完整性,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或肠液外溢。用敷料覆盖创面24小时,指导患者逐步恢复饮食。需警惕迟发性腹痛、发热等肠穿孔征兆,必要时进行影像学复查。

拔除后需连续3天监测体温和腹部体征,造瘘口通常在1-2周内自行闭合。若出现持续渗液、局部红肿或消化液漏出,应及时就医处理。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未愈合创面受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