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为什么入睡时间不宜晚于23点?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调节机制,通常建议在23点前入睡主要与褪黑素分泌周期、器官修复需求以及激素平衡等因素相关。长期晚于23点入睡可能影响多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加健康风险。

1、褪黑素分泌周期

褪黑素的分泌高峰通常在23点至凌晨3点,该激素对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具有重要作用。晚于23点入睡可能错过褪黑素分泌的最佳窗口,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

2、器官修复需求

肝脏、胆囊等器官在23点至凌晨1点进入排毒修复阶段。此时保持深度睡眠状态,可促进细胞再生和代谢废物清除。若此阶段未进入睡眠,可能影响肝脏解毒功能,增加毒素蓄积风险。

3、激素平衡调节

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达到分泌高峰,尤其是凌晨0-2点。这种激素对成人组织修复、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持续晚睡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引发代谢异常、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建议保持规律的睡眠节律,创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接触蓝光设备。若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应及时到睡眠医学科就诊,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专业手段明确原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