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后出现的红疹通常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伴随全身症状等特点,常见于急性感染期和发病期。这类皮肤表现与病毒复制、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有关,但不能仅凭红疹判断是否感染,需结合实验室检测确诊。
1、分布广泛
急性期红疹多出现在感染后2-4周,常分布于躯干、面部及四肢近端,呈现对称性红斑或斑丘疹。发病期因免疫力低下,皮疹可能扩展至全身,如口腔黏膜、手掌和足底等特殊部位。
2、形态多样
急性期皮疹多为直径0.5-1厘米的红色扁平斑疹,边界清晰,通常无瘙痒或仅有轻微瘙痒。发病期可能出现疱疹样、丘疹鳞屑样或紫癜样皮损,严重者可能合并真菌感染出现白色念珠菌斑块,或病毒性感染引发水疱、溃疡。
3、伴随全身症状
约70%的急性期患者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流感样症状,皮疹往往与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发病期患者可能伴有持续消瘦、慢性腹泻、反复口腔溃疡等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表现。
出现不明原因红疹且存在高危行为史者,建议在窗口期后(高危行为4周)进行HIV抗体检测。医疗机构可通过HIV核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等方法明确诊断,确诊后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发生体液接触,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