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分期通常根据TNM分期系统进行划分,主要分为Ⅰ期至Ⅳ期。不同分期的差异体现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分期越晚预后越差且治疗难度越大。
1、Ⅰ期
肿瘤局限在胰腺内,直径≤4cm,未侵犯周围血管,无淋巴结转移(T1-2N0M0)。此期患者可能仅有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轻微症状,手术切除率可达30%-40%,术后5年生存率约20%-30%。常用检测手段包括增强CT和超声内镜。
2、Ⅱ期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十二指肠或胆管,或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T3N0-1M0)。典型症状包括黄疸、脂肪泻和体重下降,手术切除率降至15%-20%,需联合新辅助化疗。CA19-9指标常超过200U/ml,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有助于评估血管侵犯。
3、Ⅲ期
肿瘤广泛侵犯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T4N1-2M0)。患者多出现剧烈背痛、糖尿病加重等症状,手术切除可能性低于5%,主要采用FOLFIRINOX方案化疗。PET-CT检查可发现隐匿性转移灶。
4、Ⅳ期
存在肝、肺或腹膜等远处转移(任何TN任何M1)。典型表现为恶病质、腹水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位生存期约3-6个月。治疗方案以吉西他滨联合纳米紫杉醇为主,疼痛管理需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应及时到肝胆胰专科就诊,多学科诊疗团队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晚期患者应重视营养支持和疼痛控制,保持治疗信心。